《你這個娘砲》這本書真的有趣。作者Pascoe是柏克萊大學社會學的博士生,在一個代號「川中」的中學進行了一年半的田野研究。書中想要探討的是,男女學生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活動、遊戲等互動中展露陽剛氣質,使用陽剛氣質來證成自己是個真正的男人,以及取得真正男人位置所帶來的好處。
性(sex)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男生如何藉由跟同儕之間有意無意的大聊性事,無論真假,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藉由性或性欲的話題可以讓男生們各自獲得男子氣概的認同,只要一直在話語上物化女性及擺弄女性即可。這也是Pascoe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沉溺的異性戀」模式(compulsive heterosexuality),就是藉由男性之間在異性戀上「性」的互虧、打探、反擊、分享不斷墊高及凸顯自己異性戀的認同、陽剛氣質及同儕關係上的位置。
而男學生們私底下的沉溺的異性戀模式,其實在學校的體制及系統中也幫了一把。學校的許多活動很大的主軸就是在展演異性戀的性,而且多半是由男性為主導情節的表演,英雄救美的劇情只是要凸顯娘娘腔的男性是不被允許的。學校的教職員當然也是幫兇,許多教師時常漠視學生之間沉溺的異性戀打鬧話語,甚至認為他們只是在學習男女關係,但同時卻又對黑人男學生在性上的愉悅感到戒慎恐懼。
恐同是本書另一個主題。娘砲在這個主題是個被賤斥的主體,男性被插入的想像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因此,即使你是個男同性戀,你也要表現的陽剛,像個男人,才能被接受。被貼上娘砲標籤的學生,在學校通常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幾乎所有的男生都不想被貼上娘砲標籤,學生之間的交談有時也會把娘砲拿出來當成貶低對方地位的武器,例如某某某是個娘砲,這個簡單的標籤相當好用。
女性學生也在這場陽剛氣質遊戲中,我覺得這個部分相當有趣,也是作者想要跟提出陽剛氣質的前輩學者們對話。陽剛氣質的主體並不一定是男性,陽剛氣質不是生來就黏著在生理男性身體上,陽剛氣質也不是男性專屬,有些女性也時常使用陽剛氣質來獲得他人的認同。書中提到的兩三個女性例子,籃球隊的女生、打扮中性的女同志學生等,令人訝異的是,這些女生獲得的肯定反而比歧視來得多,可見陰柔氣質有多麼令人討厭。我在想,這會不會也是一種父權紅利?
本書最後有作者自己的幕後告白,訴說著在田野期間,從被男學生「撩」、模糊自己的性別及隱瞞自己的性傾向,再再用自己的經驗證實,這個陽剛氣質搏鬥的遊戲連作者本身都無法置身事外。真的相當的精彩,回想我們的生活,的確就是充斥這些男人們在話語上不斷地聊性、聊女人、有意無意地暗示自己有多行是個男人,我是什麼,我不是什麼就是要靠著獲得男子氣概的點數來證明。
留言列表